“深挖”非遗文化 “深耕”校园建设 ——省彝文校开“红石榴”课,助“职业教育+”
“深挖”非遗文化 “深耕”校园建设
——省彝文校开“红石榴”课,助“职业教育+”
为深度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、增进文化自信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“打通”学校落实立德树人,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。我校秉持“立德博学、特色办校、质量强效”的办学理念,深挖运用民族特色资源,搭建文化“舞台”,开设“红石榴”课堂,在校园建设上持续“深耕”,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技艺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。
(学生正在学习民族舞蹈)
(月琴老师讲解基础理论)
“寻”民族技艺。作为“彝族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”,立足学生需求、本地特色,前期经过多方走访调研,在校内外寻技艺、访专家、寻老师,就舞蹈、乐器、书法等多角度“探索”。最终,发掘校内外共7名教师,寻到月琴、口弦、彝文书法、民族舞蹈、民歌传唱、民族服饰手工制作等多项民族技艺入校,做到“技艺可学、老师到位、学生想学”。
(学生正在学习口弦)
(学生正在学习彝文书法)
“设”有效课堂。通过“非遗+”活态传承发展模式,校团委、教务科、学生科等“各显神通”,“齐头推进”课程安排、宣传引导、购买设备等,将基础设施与文化氛围做到“虚实结合”,成功开设7个课后“兴趣班”,同时,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,设置“情境课”,让学生“活学活用”,推动技艺成为师生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(学生民族服饰手工制作成果)
上一篇
今天,我们真正地毕业了---再送2020小学教育5班全体同学
2023-06-12 下一篇丰富教学形式 提升培训实效 ——凉山州第5期禁毒防艾与基层社会治理专题培训班在州民干校顺利结业
2023-06-08 返回列表热门点击